院内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院内动态 > 正文
11号飞船今天出发
作者:针灸推拿系  来源:针灸推拿系   发表时间:2004-04-17 15:57:51   访问次数:
    

      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载着我国两名飞行员飞向太空,奔向天宫二号。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


神舟十一号的主要任务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为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好准备,因此,它的主要任务是:

  1.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

  2.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3.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神舟十一号的特别之处

  为完成这些任务,神舟十一号有三个新的特点:飞得更高、实验更多、时间更长。

  1.飞得更高。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轨道高度是343公里。而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的轨道高度是393公里,比过去高了50公里。这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

  2.实验更多。神舟十一号要进行4项在轨试验项目:宽波束中继在轨验证试验、变轨控制验证试验、帆板任意偏置角跟踪太阳功能验证试验和微生物控制试验。通过这些试验进一步验证飞船设计功能,获取和积累载人环境相关的飞行试验数据。

  3.时间更长。此次任务中,航天员需完成组合体30天中期驻留任务,比神十的15天翻了一倍。在这一个月中,要保障航天员的生活健康,也要保证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飞船在驻留、应急、返回方面的保障能力比过去更强。


景海鹏:中国首位三入太空的航天员

  航天员景海鹏曾经执行过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此次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是他第三次太空飞行,也是我国唯一一位三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陈冬:第二批首位飞赴太空的男航天员

  陈冬,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10年5月,陈冬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他也是第二批5名男航天员中首位实现飞天梦的人。

★  神舟家族的那些兄弟们  ★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1992年开始实施。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至今,我国载人航天走过了从无人到有人,从航天员出舱到两个航天器组合飞行等多个跨越。神舟载人飞船所记录的,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不断突破,更是中国航天人的光荣与梦想。
神舟一号

中国飞船揭开神秘面纱

发射: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飞行时间:21小时

  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考核了飞船重要的5项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技术、调姿和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热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


神舟二号

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发射:2001年1月10日1时0分03秒

返回: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飞行时间:6天零18小时

  虽然也是无人飞船,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

搭载特殊乘客“模拟人”

发射: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返回:2002年4月1日16时54分

飞行时间:6天零18小时

  飞船上搭载了一个特殊乘客——“模拟人”,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脉搏、心跳、呼吸、饮食、排泄等等多种重要生理参数,为把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打下了基础。


神舟四号

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

发射: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返回: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飞行时间:6天零18小时

  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共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以确保在不同阶段若出现意外都能保证航天员安全返回,证明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进入成熟期。


神舟五号

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

发射: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返回: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飞行时间:21小时

航天员:杨利伟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

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发射:2005年10月12日09时00分

返回:2005年10月16日20时33分

飞行时间:115小时33分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是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中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飞船进行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

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发射: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

返回: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

飞行时间:68小时27分钟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标志了中国突破空间出舱技术。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分35秒。期间,翟志刚与飞船一同飞过9165公里。


神舟八号

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发射: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返回: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

飞行时间:17天

  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的关键。


神舟九号

航天员“开”飞船

发射: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

返回: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

飞行时间:13天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2012年6月29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神九任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神舟九号之前的载人航天,从发射到返回都采用自动控制,不需要人手动干预,而“神舟九号”进行的是人控交会对接。如果说以前是航天员“坐飞船”的话,神九的航天员就是在“开飞船”了。


神舟十号

从“试运行”到“正常运营”

发射: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

返回:2013年6月26日8时7分

飞行时间:15天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神舟十号任务和以前最大的区别是,这是神舟飞船第一次进行应用性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