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是中华传统医学流传千年的瑰宝。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针灸一直是中华医学的精粹,因此,针灸的学习、应用与传播亦是中医学领域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今天,由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主编的全国首部“十三五”互联网+创新教育教材《针灸基础学》在期盼中与大家见面。
2016年7月7日上午8:30,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在综合楼8楼会议室召开了全国首部“十三五”互联网+创新教育教材《针灸基础学》新书发布会,发布会由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李永峰教授主持,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康亚国教授,副校长王瑞辉教授,副校长刘智斌教授,教务处处长杨景锋教授,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人事处处长闫平慧教授,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赵晓平教授,研究生处处长陈震霖教授,高教研究中心主任杨晓航教授,信息化建设管理处处长王新安教授,贾成文教授带领的《针灸基础学》编写团队,王强虎社长带领的出版社团队以及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社会各界人士等40余人莅临发布会现场。
首先,由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李永峰教授致辞并宣布发布会正式开始,陕西省名中医、《针灸基础学》主审贾成文教授向在座所有与会人员介绍“十三五”互联网+创新教育教材的优势所在,这是一部能够突出学科特色、体现学科改革以及发展方向的新型教材,全书的编写同时贯彻落实了实践教育和数字教育,并且严格执行教材标准化、规范化,做到图例、视频的精确匹配。随后,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书记、本书主编雷正权教授向与会嘉宾汇报了《针灸基础学》新书的编写情况,并着重介绍了教材的创新部分——不同于以往教材的“书本+配套DVD/CD”形式,创新性地以二维码连接线上线下,书本的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机扫码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获取附加于传统纸媒背后的视频资料。与此同时,雷书记为在场嘉宾现场演示了教材的使用方式,由于视频配置精确到书本的每一页,扫码后直接获取阅读当页的配套视频,可以即时观看、学习。基于这种创新教材带来的全新的学习体验,本书的适用范围从原先的教材使用者即学生、教师群体扩大到所有传统医学相关类别的从业者以及所有爱好传统医药文化的社会人士,不仅仅解决了以往中医药院校由于课程限制等原因导致学生实训经验不足的问题,更为执业医师考试、医师规范化培训、社会自学等提供了更为标准规范的学习途径。雷正权书记的演示,也得到了现场与会嘉宾的高度认同和赞赏。
在了解完这部创新教材的优势之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出版社王强虎社长介绍了《针灸基础学》出版的意义以及与陕西中医药大学携手推进针灸创新教材项目计划,作为一所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出版社,此次与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高等学府携手合作,运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使得针灸这一门古老而又光彩焕然的学科走得更远,传播得更加广泛——这不仅是陕西中医药大学对于传统医学发扬光大的美好诉求,亦代表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在教材出版领域不断努力奋进的创新精神。
紧接着,陕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瑞辉教授表达了对这部教材未来发展的美好期望,他指出,《针灸基础学》将现有的针灸学相关课程进行整合衔接,在学习模式上融入互联网+元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他与在座所有领导嘉宾都有信心相信这部《针灸基础学》将会成为数字化教育教材的典范,为培养新世纪中医药人才做出贡献。
最后,刘智斌副校长、贾成文教授、雷正权教授、王强虎社长、李永峰院长五人共同为新书揭牌,宣布全国首部“十三五”互联网+创新教育教材《针灸基础学》正式出版发行。
此次新书的发布,从宏观层面出发,这部教材的出现,无疑代表了新一代教材模式的开启,作为现代技术和传统医学理论知识在教育层面的有机结合,敢为人先,将互联网+的概念首次引入针灸教学,不仅是传承,更是创新。
而着眼于现实的教育工作,我们更愿意相信这部《针灸基础学》将会给学校、教师、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对于学校来说,新型教材的面世,既会面临挑战,又掌控无限机遇,这不仅仅是教材形式的大改革,也宣召着教育模式的更新换代——互联网+大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重点往往落实在教材改革上。而对于教师群体,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教材质量也与教育质量密切相关,提及中医类院校所用教材的发展沿革,一本经典、实用、高效的教材不仅仅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锦上添花,更能为整个教学团队、教学群体带来无限活力。那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新教材融入了更鲜明的时代元素,将课本与学生自身的距离拉得更近——以二维码为媒介,为传统纸媒赋予了更庞大的知识信息,制作精良的操作视频可以通过扫码获取,反复学习,最直接地解决了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遇到的专业疑问,并且从另一个角度鼓励以及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练习的学习方法,从而增加课堂上的有效交流,使得“预习——学习——复习”有条不紊。除此之外,正如会上雷正权书记提及——这种新型模式的教材也适用于各种对针灸对中医药传统医学感兴趣的社会人士,配套视频会依据学科发展不断更新更换,始终保质保量,为自学的质量保驾护航。
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届哉?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着眼着手的重点,不应该局限于现代科技对传统医学理论知识的冲击,而应该打破陈规,开拓视野,寻找两者合作双赢的平衡点。这也是此次《针灸基础学》问世的原因,作为全国第一部互联网+创新针灸教育教材,我们大胆地调整了教学的顺序,大胆地加入了创新的模式,而后续对于这部教材的优化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编者和读者的共同努力。我们期待这一次的抛砖引玉,不仅可以得到全国各地针灸同行的认可,更希望在不久之后的将来,见到更多互联网+创新教育教材的面世,我们的教育教学将从线下走到线上,走向互补,走向交流,走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