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推拿学院简介
一、机构设置与队伍建设
针灸推拿学院的前身是1980年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等创建的针灸系,现有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中医康复学3个本科专业,下设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经络腧穴学教研室、刺法灸法学教研室、针灸治疗学教研室、针灸学教研室、实验针灸学教研室、推拿学教研室、康复医学教研室、实验实训教学中心、陕西省针药结合重点实验室及学院直属的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康复医院。
现有教职工66人(不含医院),其中专任教师48人,具有博士学历39人,高级职称18人,专兼职硕士生导师54人,博士生导师7人;拥有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陕西省名中医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学者。
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学院开设三个本科专业和一个研究生专业。其中针灸推拿学专业于1981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83年改为五年制本科,是国内四个最早的本科针灸专业之一,也是我国中医类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先后获批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陕西省名牌专业、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一流专业等,先后由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国家中医传承导师殷克敬教授及5位陕西省名中医领衔组成师资团队。康复治疗学专业是在2003年获批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基础上于2005年设立,先后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陕西省重点专业、一流专业。中医康复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2018年获批中医康复学专业,2019年开始招生。
学院教师先后获得首届人卫幕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比赛一等奖、首届及第四届陕西省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第七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陕西省首届小儿推拿手法大赛技能组一等奖。师生混合代表队在2021’华佗杯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2023’华佗杯全国高等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
三、科学研究
学院建有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针药结合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用房1200㎡,仪器设备总价值约4000万元,是国内一流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平台,可满足针推学院三个专业的基础研究需要。
学院坚持以高层次、多学科交叉的发展思路,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项目1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SCI收录50余篇,CSCD收录100余篇。
四、社会服务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一是依托学院直属的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康复医院(西安市莲湖区中医医院)开展临床教学实践,该医院为一所“大专科,小综合”的二级中医医院,建筑面积1.3万㎡,开放床位246张。二是与西咸新区社会服务局共建合作,分别于6个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实践教育基地。三是积极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参与社区义诊及西安、杨陵等马拉松志愿服务。
五、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
随着针灸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学院曾先后派教师30余人次到国外从事教学医疗活动,邀请并接待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多国专家进行学术交流;近年接待留学生150余人次,面向港、澳、台及海外共培养留学毕业生100余名。
六、学生工作
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分年级、分层次、分阶段构建“全程-融合-协同”德育工作体系。近年来先后获得省级竞赛奖励及荣誉100余项,6名学生辅导员分别被评为“全国中医药优秀辅导员”、“陕西省高等院校优秀辅导员”、“陕西省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学院尤重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设有青青模拟医院,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人才。同时荣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等国家级奖项10余项,多次荣获省级社会实践标兵团队、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咸阳市五四红旗团总支等荣誉称号,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