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家书”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浸透着坚韧与智慧,担负着精神与传承。针灸推拿学院学生党支部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系列活动之“读红色家书 书青春华章”,通过诵读纸短情长的英雄先烈家书,感悟鲜明的革命底色,感受革命者的情感和思绪,教化学生党员以务实担当精神接续奋斗。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针推1905班积极分子李晓荟诵读史砚芬烈士的“致弟弟妹妹的信”。
史砚芬先生写给弟弟妹妹的家书
亲爱的弟弟妹妹:
我今与你们永诀了。
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我的肉体被反动派毁去了,我的自由的革命的灵魂是永远不会被任何反动者所毁伤!我的不昧的灵魂必时常随着你们,照护你们和我的未死的同志,请你们不要因丧兄而悲吧!
妹妹,你年长些,从此以后,你是家长了,身兼父母兄长的重大责任。我本不应当把这重大的担子放在你身上,抛弃你们,但为着了大我不能不对你们忍心些,我相信你们在痛哭之余,必能谅察我的苦衷而原谅我。
弟弟,你年小些,你待姊应如待父母兄长一样,遇事要和她商量,听她指导。家里十余亩田作为你俩生活及教育费。因我死以后,不要治丧,因为这是浪费的。以后你能继我志愿,乃我门第之光,我必含笑九泉,看你成功;不能继我志愿,则万不能与国民党的腐败分子同流。
现在我的心很镇静,但不愿多谈多写,虽有千言万语要嘱咐你们,但始终无法写出。
好!弟妹!今生就这样与你们作结了。
你们的大哥砚芬嘱
读《红色家书》感悟
我是针推1905班的积极分子李晓荟,读《红色家书》中史砚芬写给弟弟妹妹的家书,我感触颇深。在信中,他表达了对弟弟妹妹的关爱与愧疚、对革命必胜的信心以及坚定不屈的灵魂自由。
1928年9月27日,中秋佳节的前一天,天刚蒙蒙亮,一个穿着整齐、头发梳得光亮的年轻人,眼神坚定地走向了雨花台刑场,这个人就是史砚芬,一位年仅24岁的青年血洒雨花台,英勇就义。在就义的前一天晚上,他坐在狱中昏黄的灯光下,写下了最后一封信,他用朴实且饱含深情的话语叮嘱弟弟妹妹们,虽放心不下,但在国家危难面前义不容辞,赤诚的心,年轻而英勇。
在这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仿佛能嗅到各个时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的心脏跳动。从他们的家书中,我们获得的不仅是震撼,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无论是哪个时期,都一直有人在负重前行,必要时不顾生死冲在一线。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们为坚定信仰,务实担当,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作者介绍:
史砚芬,又名余晨华,1903年3月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他早年丧父,家境贫穷。1919年,正在中学读书的史砚芬投身五四爱国运动的洪流,积极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1927年,史砚芬开始接触马列主义与思想,逐步树立起共产主义信念。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与发动农民和组织农民协会,与土豪劣绅进行斗争。并在当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共青团宜兴县委书记。11月,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震撼大江南北的宜兴农民暴动打响江南农民暴动第一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运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史砚芬担任了这次暴动的副总指挥。
1928年5月5日,史砚芬在南京参加共青团中央大学支部会议时,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化名余晨华,严守党的机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9月27日,史砚芬挺胸昂首,一面向难友挥手告别,一面高唱国际歌,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