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家书”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浸透着坚韧与智慧,担负着精神与传承。针灸推拿学院学生党支部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系列活动之“读红色家书 书青春华章”,通过诵读纸短情长的英雄先烈家书,感悟鲜明的革命底色,感受革命者的情感和思绪,教化学生党员以务实担当精神接续奋斗。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针推1802班预备党员上官欣诵读“刘伯坚就义前的最后一封信”
刘伯坚就义前的最后一封信 叔振同志: 我的绝命书及遗嘱你必能见着,我直寄陕西凤笙及五六诸兄嫂。 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用尽一切的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的事业。 我葬在大庾梅关附近。 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致以最后革命的敬礼。 刘伯坚 三月二十日于大庾 我是针推1802班上官欣,今日诵读革命先辈刘伯坚就义前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感慨颇深。刘伯坚自1927年与王叔振结婚后,由于革命工作需要,他们夫妻聚少离多。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习惯给爱人写家书。可在刘伯坚被俘之前这段时间,由于形势紧张,工作繁忙,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和王叔振通信了。他这最后一封家书,一方面鼓励妻子继续坚持革命,另一方面希望妻子能够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写这封信之前,王叔振已先他一步在闽西游击区光荣牺牲了。 刘伯坚在大庾监狱被关押了12天。在这短短的12天铁窗生活中,他和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刘伯坚仍旧镇定自若,写下了动人心魄的家书。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被押到城隍庙大殿,进行最后一次劝降,敌人一无所获,按照蒋介石的密令,处决刘伯坚。,时年40岁。 读完革命先辈刘伯坚的家书,让我们感受到了共产党人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更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的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现代的学生党员,我们要珍惜当下,支持、拥护党和国家,用我们的奋斗来谱写时代赞歌。
刘伯坚(1895年—1935年),四川平昌人,早年曾就读于成都高等师范学堂(四川大学前身)。1920年赴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与周恩来等发起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入东方大学学习。应邀在冯玉祥部任国民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副部长,后来再次被派往苏联学习军事,并出席了中共六大;到中央苏区后,任苏区工农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宁都起义并任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后任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3月率部队突围时不幸负伤被捕,21日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