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健师德先进个人材料
我从踏上教学工作岗位,蓦然回首,已有10余年,从一位单纯的医务工作者变身为一名教师,这个华丽的转身,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汗水、很多挣扎、但更多的是坚定和自豪,让我越来越为自己的选择点赞。回首十多年来的教育工作,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热爱中医事业,热爱康复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医康复学的教育和实践中。这样的热情和执著受到了学生喜爱和尊重,更受到同事的理解和支持,领导的认可和肯定。
一、热爱事业,勇挑重担
记得有人说过,做自己理想中的事业最幸福,其次是在工作中逐渐热爱上这个行业,也是幸福的。虽然我一直学习的都是中医临床和理论,但自从开始从事康复的教学和临床工作,我真的找到了属于我的事业上的幸福。10年走来,从康复被误解为推拿按摩到如今的言必康复,我和我们的康复事业一同成长,壮大,我很开心;看到我们培养的康复学子如今已经成为陕西康复治疗师群的主力和骨干,我欣慰。回想这些年,我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中医康复医学的教育中,把勤劳和智慧融入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一方面,始终如一地认真备课,努力把康复的理念,传播给未来的白衣天使,使人文关怀的康复情节根植在学生的心中。这些年承担并完成了《康复评定学》、《康复医学》、《残疾学和社区康复学》及《言语治疗学》等五门课程,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知识更新非常迅速,所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钻研才能跟上发展。在授课和临床之余,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在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新技术,并通过积极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和专业培训会,来提升专业水准和专业精神。与此同时,积极地开展教学研究和主持教改课题,适应康复治疗学技术性强的特点,把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环节中,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保持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我想“要想正人,必先正己”。为了搞好工作,同时带领教研室的教师积极开展高效课堂学习和研究,互相探讨交流好的教学经验,以团队的力量,做更好的康复,所以多年来,我们教研室都是教书育人先进集体。我是一个柔弱的女子,但我的内心并不示弱,为了信念和理想,我勇敢地面对得失,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勇于担当,推动康复事业发展
康复医学是新兴的医学学科,我校是全国中医院校较早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的高度学府。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对健康服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大众不在满足治病救命的初级需求,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活质量和生存的品质。因此,康复医学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经过我们学院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申报了“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重点学科。所以,2013——2018年中,在完成了大量的教学任务之外,我还积极投身到学科和专业建设工作中,为学科发展尽绵薄之力。
1.负责完成参加“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整理和撰写及汇报;
2.负责完成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康复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的规划及具体实施;
3.参加全国名老中医郭诚杰教授工作室建设项目,整理材料,撰写文章,坚持每周跟师初诊学习,努力继承郭诚杰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4.完成“国家中管局“十二五”中医重点学科中医康复学项目建设”督建及中期检查材料的整理。
5.参与完成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申报的相关工作。
三、探究学术
《礼记·大学篇》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播地,更是精神和思想创新的源泉,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科建设任务之余,我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活动,把握学科发展的脉搏。
1.主持厅级在研课题1项,主持校级教改课题1项。
2.参与多项各级课题。其中包括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题“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之“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中医病症古代文献整理研究”(陕西省重点建设学科项目资助)等项目及编写出版《侣山堂类辩注释》。参与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题“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现代中医学术创新的理论分析与总结”。
通过参与科学研究过程,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用科学的语言阐释康复对人类健康作用的基本原理,更好地推广康复为大众健康服务。
四、传道育人
多年的教育教学和临床工作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教育还是医学,都可以说事关重大,一个塑造人的内心,一个修缮人的躯体,我幸运地同时从事了两个与人为善的事业,但又都性命攸关,更觉责任重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说德为师之魂,那么才就是师之本。有人说:“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我把康复医学教育工作当作了一个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的堆砌来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伟大工程,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
师者,传道授业,教书不仅为传授知识,更为培育人才,在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因材施教,适度压力法,以压力变动力,督促同学,以崇尚知识、崇尚科学、崇尚真善美为信念,尊重生命,热爱康复,全心投入专业课的学习中。在课余时间,我经常和同学们谈心,在网络上交流学习、生活和工作,在我的鼓励帮助下,曾有多名学生,重拾起学习的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跨进了理想的工作单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学生。我用我的爱心,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信任。孩子们亲切地称呼我“陆妈”,我也以一个母亲的心去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很多毕业的孩子常常在微信中说“很想念陆妈”,这是给我最大的回报,也带给我最大的幸福。
五、争优创新
事业上不甘落后,精益求精,是鼓励我前进的动力之一。在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中,作为负责教研带头人,我必须做表率,改变老师观念和传统教学方式,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几年来,我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各项奖励近10项,这些奖励和荣誉,是我对自己勤勉工作的最好答卷,也是我新征程的起点。
我们的校训:精诚仁朴。德国哲学家Karl Jaspers在《大学理念》一书中开宗明义的指出:“大学的任务是在研究者和学生的共同体中探求真理。”作为一名中医药大学的老师,我们应该培养追求真理的学者;妙手仁心的医者和布散真、善、美的文化使者。因此,追求真理、敬畏生命、尊重创新也是我们应有该传达给学生的基本理念。
《礼记·大学篇》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以为大学老师不仅传播知识和技能,更应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